阿蓮區公所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舊名為「阿嗹」,「阿嗹」地名由來有幾項說法。
第一種說法-本地最早住戶是在今中正路二巷的瓦廍,據傳一名土著途經該地,發現有人耕墾,乃上前招呼「阿嗹」,因而得名,原來「阿嗹」係土著稱呼「老兄」的譯音。
第二種說法-阿蓮鄉在未開拓前,到處都是芒果樹,阿烏成群,築巢樹間,鳥聲不絕,後來移民逐漸墾為耕地,以致阿烏難棲、紛飛而去,因此有「阿烏嗹去」的方言,因此稱為「阿嗹」。
第三種說法-在臺灣省新聞處出版的《臺灣地名沿革》記載,從本省一般地名旁附加口字者,多譯自土著族地名來看,「阿嗹」有可能是番社譯音,再從冠以阿字者多人名來看,或許取開墾者的名字為地名。
第四種說法-山海文化雙月刊報導:阿蓮或阿嗹地名乃是平埔族西拉雅語「Alien」(阿立安)的音譯漢字,「Ali」即是原居台南、高屏平原地區西拉雅族的崇拜祖靈「阿立祖」,而「en」的西拉雅語意是「所在地」,因此「Alien」正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「阿立祖神所在地」。
簡炯仁則研究認為,阿蓮鄉的古地名其實並不是如《臺灣地名沿革》及《阿蓮鄉志》所載的「阿嗹」,而是﹝雍正5-12年臺灣輿圖﹞所標示的「呵嗹庄」,一般而言,臺灣地名如音譯自當地原住民,不是直接找個同音的漢字,就是取個同音的漢字,然後在該漢字的左邊再加上「口」字旁,以示借用口字右邊漢字的讀音。
「呵嗹庄」的「呵嗹」,在漢文文義上毫無意義,顯係音譯於當地的「番社」地名,換言之,現今阿蓮鄉在漢人拓墾前,該地以「番名」漢譯稱為「呵嗹」,或可能當地曾住有一個「呵嗹庄」,不管是曾名之為「呵嗹」,或曾為「呵嗹庄」的故地,都與當地的平埔族部落有關。
民國35年為配合行政區域調整,阿蓮鄉公所鄉務會議決議命名為「阿蓮」。
民國99年12月25日因應國土與行政架構改革使得高雄縣與高雄市正式合併為高雄市,而將鄉改為區;村改為里。
阿蓮區現有12里,12里的地名沿革列述於後:
里別 地名沿革 阿蓮里 清雍正年間,「阿嗹」之地名即已出現,到了清光緒年間則被編入鳳山縣嘉祥外里。光緒21年(1895),後寮庄併入阿嗹庄,瓦廍、倉官亦於民國8年併入。民國...阿蓮區公所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區公所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區公所 | 新北市美食網
高雄縣阿蓮鄉高年級鄉土教材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區 | 新北市美食網
鄉鎮巡禮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區 | 新北市美食網
台灣319-阿蓮(高雄) @ 【SNT1443.1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鄉 | 新北市美食網
阿蓮區石安里三奶宮 | 新北市美食網
新北市三峽區【三峽李溪口現烤香腸】美食推薦
在成福路上幾家香腸店中,三峽李溪口黑豬肉香腸是饕家們口中,口感十分特別的香腸老店,每到假日店門前總是門庭若市,大家站...
新北市三峽區【三峽九鬮老店】美食推薦
"陳記在地經營35逾年,賣的是當日新鮮溫體黑毛豬肉,秉持誠信、用心、堅持的好品質,店家販賣的香腸與其他香腸攤不同,就是...